2021年9月29日上午,经过45个月施工,有着“万里黄河第一隧”之称的济南穿黄隧道正式通车。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,新建第一条穿黄通道双向开通,这也是全球首条穿越地上悬河的盾构隧道,标志着济南“携河北跨”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。从这里穿河而过只需5分钟,标示济南正式拉开“携河”发展序幕,加速城市从“大明湖时代”迈向“黄河时代”步伐。
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南起泺口南路,向北穿越二环北路、绕城北高速、黄河,在邯济铁路西侧接现状309国道,工程连通主城区和济北次中心,是济南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重大工程。项目全长4760米,隧道为公轨合建的双管双层结构,上层为双向6车道城市道路,设计行车时速60公里;下层为轨道交通预留,设计行车时速100公里。项目总投资66.68亿元,2017年11月28日启动建设,是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的公轨合建隧道。黄河险峻,水下环境更是复杂,济南市在地上悬河水面下54米进行超大直径隧道作业,在世界上属于首次。万里黄河从河南境内到出海口逐渐形成地上悬河,济南泺口段河床高出南岸天桥区地面5米,最大洪水位高出河床11.62米,隧道最低点位于河床下54米,济南济泺路穿黄隧道盾构开挖直径达15.76米,是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第一次穿越地上河。
济南黄河隧道是公轨合建隧道,内有排烟通道、管廊和逃生通道,一旦发生火灾或紧急情况,公路层75米一个逃生通道,轨道层150米一个逃生通道,上层道路6分钟完成疏散,下层地铁区间30分钟完成疏散。隧道外设置有监控指挥中心,24小时无死角监控隧道运行实况。隧道内还配置了双道防淹门,可在没有电力供应的情况下,手工启动关闭防淹门。
在隧道的最低段,设计了长304米的“流动星空”,穿梭于隧道中,仿佛走在万里星空下。以黄河星空为题,暖色照明,顶部弧线灯光表现黄河穿越之感,行驶隧道中让人感受到星空光线流动之美。侧墙白、蓝、黄几种色彩交相辉映,非常具有层次感,钢石板中部的腰线更是引人注目,色彩纯黄色,犹如黄河之美。隧道通车后,将分流建邦黄河大桥、济南黄河公路大桥的通勤压力,为老百姓过河提供一种新的方式,其6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设计,使市民5分钟即可穿过黄河,并且针对济南籍小型车辆,隧道实施免费通行。
据悉,济泺路穿黄隧道南起泺口南路,依次下穿二环北路、绕城北高速、黄河,在邯济铁路西侧接现状国道309。项目全长4760米,其中穿黄隧道长3890米,主线段采用双管双层隧道,公轨合建,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市政道路,设计时速60公里/小时,下层为轨道交通。从地理位置上看,隧道位于济南黄河大桥和建邦黄河大桥之间,这也是目前济南最为繁忙的跨黄通道。济泺路隧道在起步区北接国道309,通过与原省道101或梓东大道两个平行道路连接国道308,片区干道交汇成网,可实现起步区与西部主城快速通勤。
据目前公布的信息,济泺路穿黄隧道、凤凰黄河大桥、齐鲁黄河大桥3座新建跨黄桥隧对济南籍小客车、公交车(含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的区际公交)免费通行。济泺路穿黄隧道收费标准由济南市核定,参照鲁交财〔2019〕68号规定,具体标准如下:
按车型收取车辆通行费标准为货车以计重收取车辆通行费标准,2轴车辆总质量限值为18吨;3轴车辆总质量限值为27吨;4轴车辆总质量限值为36吨;5轴车辆总质量限值为43吨;6轴及6轴以上车辆总质量限值为49吨。
对于不超限车辆计重收取车辆通行基本费率为1.5元/吨车次。根据实际车货总质量,小于10 吨(含10吨)的质量部分按基本费率计收;10吨以上至49吨(含 49吨)的质量部分,按基本费率线性递减到0.6元/吨车次计收; 收费金额不足10元的,按10元计费。
超限车辆计重收取车辆通行费标准为,不超限质量部分按规定收取车辆通行费;对超限30% (含30%)以内的车辆,超限质量部分按基本费率的1倍线性递增至3倍计收通行费;对超限30%-100%(含100% )的车辆,超限质量部分按基本费率的3倍线性递增至6倍计收通行费;对超限100%以上的车辆,超限质量部分按基本费率的6倍计收通行费。
为加快实施“北起战略”,推动黄河两岸同城化发展,促进两岸资源要素自由流动,参照现有建邦黄河大桥的优惠政策,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济泺路穿黄隧道、凤凰黄河大桥、齐鲁黄河大桥3座新建跨黄桥隧对济南籍小客车、公交车(含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的区际公交)免费通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