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南市物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,物流体系发达,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和16个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,也是全国21个物流节点城市和29个物流园区一级试点城市之一。目前,济南市已形成了仓储、运输、流通加工、物流设备、包装、分拨、配送、信息、快递、电商等门类较为齐全的物流体系。全市共有各类物流企业9000多家,物流从业人员30多万位;社会物流总额在全省位次由2015年的第5位逐步提升到第3位;规模以上的物流企业324家;国家5A级物流企业14家、国家级示范园区2家,均居全省第一位。即使位置优越,物流体系逐步完善,但也面临诸多问题,传统物流根深蒂固,从业者思维固化;物流园区东拆西迁,跨黄河建物流园,过桥费成本上升;市物流办只调研大型公司,小微物流难以生存等:
交通运输支撑体系提级扩容任重道远,融通国内国际的交通枢纽还不完善:从全方位的运输体系看,存在长板不长,短板很短甚至空白。突出表现在铁路、公路的趣味枢纽长板优势还不够强,大十字小米字的铁路网需要加快规划建设,内外畅通的城市网更是亟待完善;航空运输的短板亟待提升,连接水上运输的内陆港刚刚起步;跨境运输通道建设起步晚,还没形成区位枢纽优势。全市航空货运吞吐量分别仅是成都、郑州的1/4,集装箱吞吐量还处在起步阶段,与青岛年1800万标箱比可以忽略不计。
支撑物流业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的全面提级和扩容亟待解决:与先进城市相比,全市物流园区载体建设相当滞后,起点也不够高,比如,成都青白江区物流集聚区达到65平方公里、新都区达到25平方公里,西安物流集聚区达到89平方公里,而全市现规划的内陆港核心区虽然达到了57平方公里,也只是刚刚起步,发展的空间还没有打开。
实现物流业供给能力全面提级和扩容还不够快,不够优: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不够大不够强,目前,全市社会物流总额仅有成都的46%,与全省第一、第二位相比还有20%以上的差距。同时,缺少产业链长、规模大的生产性和消费性,科技型企业,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区域性物流中心货物集散作用,导致两业联动和跨界融合的拉动力不足。
固化思维严重,创新能力不足:从直属部门到传统物流企业,固化思维模式,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成都不高,物流版块创新力度不足,缺少科技创新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