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15个城市公示,其中,山东有济南和临沂两城入围,而济南是山东唯一的牵头城市。
此次入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城市的众多城市,纷纷“喜大普奔”。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入围的意义很重要。
此前,财政部、交通运输部曾联合发文,明确提出自今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支持30个左右城市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。入围这份名单,意味着能迎来国家层面的支持,在国家大局中承担更大作用。
尤其是对济南而言,在对外贸易高速发展、中欧班列密集开行,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、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的大背景下,入围这一名单更是一场“及时雨”。
国家真的很支持济南。
近年来,国家频频“点名”济南,对济南交付重任、予以大力支持、提供重要机遇——支持济南建设全国第二个起步区、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“落子”泉城、济南入列“科创中国”首批试点城市、明确支持培育发展济南现代化都市圈……
站上国家舞台的济南,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入围国家名单,济南将获“真金白银”扶持
入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名单,将给济南带来什么利好?
小编查询了解到,对入围的城市,国家将拿出“真金白银”扶持——
采取“奖补结合”方式,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予以支持,奖补资金按照每个城市原则上不超过15亿元、每个城市群原则上不超过30亿元控制。
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,城市数量“少而精”,支持措施则“硬而实”,入围城市被寄予了“辐射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”的厚望。这次国家“选择济南”,可以说为济南降下了一场“及时雨”。
济南北接京津冀,南连长三角,具有衔南接北的地理位置,是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、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,区位优势明显,是山东面向国内外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枢和内陆开放门户。
立足优势、发挥所长,近年来,济南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、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,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形成,“米字型”高速铁路进一步加密。在铁路货运方面,2021年济南开行中欧班列764列次,同比增长41%,开行中欧班列的数量已连续两年位居全省首位;在航空方面,航线数增至186条,且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已启动建设,建成后将拥有3条4F级跑道,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。
在“四通八达”的交通条件支撑下,2021年济南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944.2亿元,比上年增长40.1%,今年前8个月实现进出口1470.8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4%。
根据相关规划,2030年将实现黄河通航达海,通行300至500吨级船舶、船队,届时黄河将成为我国北方水运的黄金通道。到时候,具有“通江达海”优势的济南,其“黄河流域中心城市”的地位将更加凸显,也将为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增添重要砝码。